• 网站导航

五一劳动节一般是做什么的(五一劳动节都要干嘛)

更新时间:2022-04-27 14:19:11 来源:  网络

从1890年正式设立五一国际劳动节至今,已经过去了130年。中国的劳动节设立时间虽没有达到百年,但自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时算起,也有近71年的历史。


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青年节……这些节日似乎是与生俱来便存在着,节日背后的故事,大约只在历史书本上大概了解过。现如今,节日的到来,意味着的是放假、休息、出游、玩乐。虽然繁忙的工作生活确实需要一些节日来调剂,但这些节日的历史还是很值得我们去了解。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的这天,首先便来翻开关于它的故事。


1886年美国芝加哥大罢工


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


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1886年5月1日当天,美国35万工人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工人涌上街头。工人们要求缩短工时,希望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但显然资本家不会轻易让步。



五一大罢工后,随之而来的是秣市惨案(也称干草市场暴乱)。5月1日的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干草市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5月4日晚,工人群众在干草市场召集大会时,突然有人扔出一枚炸弹,炸死了几名警察。警察立即开枪,当场打死数人,打伤200余人。警方以此事件为由,逮捕了数百人,包括此次活动的积极倡导者。



虽然这场斗争最终被镇压,但其意义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为了纪念美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了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成立背后


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翻看美国工人运动史,会发现美国工人的反抗与斗争早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当时,工人们为争取十小时工作日而努力着。尽管在美国的一些地区的工厂实行了十小时工作日,但许多地区的工人的工作时间并没有缩短,比如新英格兰的工人们,他们需要工作十二到十四个小时,并且工厂里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


最先站出来揭露此种状况的是纺织女工。1842年,在新罕布什尔州出版了《工厂女工》双周刊,随后又于1845年和1856年在洛维尔和新罕布什尔出版了《工业之声》周刊和《女工画册与工人拥护者》,这些报刊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女工的困难处境和微薄的待遇。1843年1月15日《工厂女工》写道:


“监工——经理人的奴颜婢膝的走狗:他以最低级、最下流和最卑鄙的办法取悦他的主人,并替无人性的公司装满它的金库。”


“工人——一个被工厂所雇佣的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她所实际生产的价值是她所得到的三倍。”


宾夕法尼亚是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开展得最激烈的地方,工人经常采取罢工的形式来争取十小时工作日。老板们和罢工工人都日益陷入困境,双方不得不达成暂时的妥协:老板们接受了十小时工作日的要求,代价是罢工工人降低工资百分之十六。


实际上,在工人们提出实行十小时工作日的时期,就已经提到了八小时工作日的问题。1836年,机械工与铁工工会的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日决议。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工人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关于八小时工作日运动,真正形成了广泛的群众性运动。


而八小时工作日运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全国劳工同盟的建立。1866年8月20日,全国工人代表大会在巴尔的摩召开,全国劳工同盟宣告成立。全国劳工同盟是美国的工人运动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地区性走向全国性,从以手工工人为主走向以工厂工人为主的一种过渡形式。它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时间来到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最先发起罢工的是铁路工人,而后很快发展到各行业的总罢工。不过,1877年大罢工受到了警察和军队的镇压,此次行动最后以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告终。


近百年来,美国工人运动不断在成功和失败的交替下逐步推进,组织、工会、党派从萌芽、成长到壮大,最终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也有许多工会消失在了历史潮流中,但它们仍旧在美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运动达到了高潮。1986年5月1日大罢工在美国国内甚至国际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纪念这次运动,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时至今日,“五一”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纪念日。


中国历史上的“劳动节”


与新中国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可以这样说,几千年来中国就过着劳动节了。劳动节的雏形是《帝王世纪》记载的传说:在每年“天雨粟”的农历二月二日,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伏羲、神农都会亲自下田“耕而种之”,全体部落成员也随之耕播劳作。


信史《史记》则记录了周武王将二月二日定名为“春龙节”,在举行庆典后效仿伏羲、神农诸先皇亲率文武百官到田地躬耕的事迹。



史载,从唐代开始,农历二月二日被定名“耕事节”或“劳农节”。当日皇帝要亲率百官到田间劳作,农民则被要求携带扎着红绸布的农具下地耕播。中国农历二月二日帝王臣民于天雨欲降时节到田间共同劳作,表达的不仅是崇尚和提倡劳动,还体现出了天、地、人合一协作的内涵。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劳动节”的本意更接近于字面意思,与1890年设立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不同。


我们现在庆祝的“五一劳动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算得上是一脉相承。李大钊曾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1950年,中国劳动人民第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那年的5月1日,天安门广场盛况空前,在全国大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到处都是红旗招展,歌声洋溢,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组成一幅劳动人民斗争胜利和祖国兴盛强大的壮丽图景。

一个多世纪过去,工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五一劳动节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工人这一群体,各行各业都加入了庆祝五一劳动节的行列中。或许今天的人们难以体会到当时工人们奋起反抗的心情,但有了他们的付出,才使得后世之人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休息、出游、调整状态。


标签: 五一劳动节

描述

孝德文坊知识百科大全,每日更新大量优质生活小知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