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导航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通用5篇)(小学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更新时间:2021-12-02 10:11:16 来源:  网络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通用5篇)(小学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1、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地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通用5篇)(小学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2、通过文章的环境描写,对诸葛亮的侧面描写等体会,初步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37、38回。观看《三顾茅庐》电视剧。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刘备、诸葛亮的经典故事等。

  2、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三顾茅庐。用上课文中的词句回答三顾茅庐什么意思?

  2、刘备第三次去隆中,凭什么打动诸葛亮?(板书 刘备 诚心诚意)

  二、学习课文

  板块一 品刘备诚心诚意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画出相关语句,细细体会。(默读时间2分钟)

  2、反馈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温馨提示:按点回答,能说出三点以上)

  A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第三次”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结合原著提示前两次拜访都没遇上诸葛亮)(板书 第三次)

  B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板书 生气地说)

  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结合“桃园三结义”故事。(汉末年,朝政府的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上表情动作朗读。

  C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古人最讲究礼节,拜见重要人物,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娇,以表示尊重。半里多路相当于两百多米,怕惊扰了诸葛亮)(板书 下马步行)

  D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板书 轻轻敲门)

  E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板书 恭恭敬敬)

  F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2)作者是怎么写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的?即用了哪些方法?(探究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板书)

  (3)小结:刘备为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诸葛亮……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言所行,你会怎么想?(生畅所欲言)

  (4)出示诸葛亮的《出师表》节选。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请出诸葛亮辅佐,从此诸葛亮走上了为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21年后回忆这段经历,写下了这几句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i)鄙(b),猥(w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

  3、看视频《三顾茅庐》,再次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或者比较课前布置观看,课堂上谈电视与文字的区别,感受。

  板块二 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一次,试题中出现这样的一道题:诸葛亮值得刘备如此器重吗?你觉得呢?结合文本说明理由。你该怎么解答。(时间2分钟)前一分钟独立思考,后一分钟小组交流。

  2、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寻找理由。

  3、反馈:你从文中找到哪些理由?下面我们将进入“百家讲坛”时间。

  A刘备前往隆中路上所看到的的风景:(出示)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到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朗读。

  (2)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你们发现了吗?这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其实等待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板书 诸葛亮 腾飞卧龙)其实他时时都在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板书 比喻)

  (3)这表面是风景描写,其实是在写诸葛亮(以景喻人)。好山好水卧虎藏龙,是个理由。一起来再读读景色秀丽宜人的卧龙冈吧!

  (4)出示“——来到————只见”,我们也用这句式写一处你见到的景色吧!

  (5)交流分享。

  B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你还找到什么理由?

  (1)出示: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引出资料: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当时群雄纷争,天下大乱)

  (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又是一句(比喻句)“茅塞顿开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

  (4)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的确很有才华,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板书 雄才大略)

  (5)朗读:我们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有了这样的体会一定把这段话读好。(板书 茅塞顿开)

  C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引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这句话可以换成一个词——如鱼得水,把什么比作什么?(刘备比作鱼,诸葛亮比作水。)(板书 如鱼得水)

  三、、拓展延伸

  1、我们班同学读过《三国演义》了吗?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留下了哪些经典的故事?(火烧新野 草船借箭 空城计等)

  2、阅读材料《草船借箭》,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2、诸葛亮的确是一个旷世奇才,他为辅佐刘备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四、作业布置

  1、小结:《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两个小故事,三国中还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期待同学们去阅读。课后请大家继续阅读《三国演义》,继续走进整本名著。

  2、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继续阅读《三国演义》,准备参加“三国故事会”。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

  A、课文记叙了刘备( ),( )请( )出山,( )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A、指名回答。

  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呕心寰宇荷锄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风邂逅不省慵懒千仞不栖熟谙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一、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

  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板书:刘备 诸葛亮)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板书:诚心诚意)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要求)

  2、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 语言

  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师读旁白。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神态和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板书:语言、神态)

  刘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继续交流:你还你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动作)

  表现二:到达前,下马步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诸葛亮的家呢?(他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表现三:到达后,耐心等候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谈谈你的体会。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师加点)

  (2)“恭”字下面是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对谁“恭恭敬敬”过?

  (3)而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4)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长时间?相机了解“半晌工夫”与“一个时辰”,半天左右再加上两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联系学生等人经验来体会。进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明眼人都能看见。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

  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

  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

  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

描述

孝德文坊知识百科大全,每日更新大量优质生活小知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