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导航

测试计划(app测试项目经历)

更新时间:2021-11-16 11:56:04 来源:  网络

测试计划汇编10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测试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测试计划(app测试项目经历)

测试计划 篇1

  教材分析:

测试计划(app测试项目经历)

  本次复习旨在对本册教材所涵盖知识进行总复习,使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复习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领域: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 数一数与乘法》、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除法》

  4、第六单元 《时、分、秒》

  以上几个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以上几个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几个单元的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空间观念的培养和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基础。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此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记住每一句口诀,能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

  2、体会、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发现、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用乘法、除法解决的问题。

  3、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理解和熟练运用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5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6、在实际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7、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会描述图中的路线。

  8、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9、知道事情的可能性(确定的、不确定的)。

  教学重点:

  1、表内乘法、除法的口算。

  2、钟面时间的认读,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4、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6、计算的速度、正确率以及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1、运用表内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2、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图中的路线。

  3、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5、计算的速度、正确率以及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测试计划 篇2

  期中考试也已经结束了。当拿到试卷时,学生试卷中的满篇红色的叉叉。我的心好象也被画了个大叉,在看看学生的成绩,最高分95分,80分以上的学生只有几个,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是60多分和70多分,而不及格的有7人,及格率是78%,平均分68分。和同年级其他几个班相比,我们班落到了后面,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感到上半学期的心思又白费了,这可能和我教学方法有关系吧,针对这次考试和平时的教学,我认为考出这样的成绩,只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对教材分析得不够,挖掘得不深,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对学生的学习辅导的不够,没有很好的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第二,在布置作业中,都是采取“一刀切”的作法。

  虽然对全班的学生学习抓得比较紧,但是没有个针对性,特别是对学习上的“弱势群体”真正关注得不够,没有按照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和布置作业。

  第三,学生对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

  对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基础内容记忆不过关,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要求背诵的内容不能做到会背会写,而是会背不会写,导致答案中错别字连篇

  第四、学生的作文水平太低

  习作的内容简单,短小,枯燥无味;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流畅;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习作出现跑题现象;字迹潦草,书写不干净。

  针对本次期中考试存在的诸多问题,让我对我前段时间的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反思是为了进步。在下半学期的工作中,为了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我准备尝试这样做: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

  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问题重新制定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利用更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关注学生中的后进部分,多关注和辅导他们,从各个方面促进他们学习的进步。

  第二、对学生的作业要按等级分类布置

  对学习好的要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一般学生布置普通的题,而学困生,不仅要对这些的作业减量,同时要降低难度。

  第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教材中安排的点古诗文、课文、名言名句,不但要求学生背会,还要让他们达到会写。

  第四、对学生经常进行一些作文训练

  尤其是一些句子的训练,同时进行一些作文素材的积累。在课堂上,对进行一些口语交际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下半个学期中,我将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中考的好的成绩。

测试计划 篇3

  对下列各题作出“是”、“不一定”或者“否”的回答。

  1.你是否经常按时交作业?

  2.去上学时,你是否常常把书或其他学习用品遗忘在家里?

  3.平常学习新内容时,你是否常常来不及预习?

  4.你是否因夜里看电视或看书报,而不按时睡觉?

  5.你是否常常在临考前突击复习而平常从不复习?

  6.在家学习时,你从不规定好什么时间学什么学科吗?

  7.你是否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朋友玩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的时间?

  8.学习时,你是否不能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9.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否经常忘做?

  10.假期中,你是否从不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11.学习时,你是否对学习方法从不考虑优点和缺点?

  12.你是否不遵守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

  13.你是否为了学习而不按时吃饭和睡觉?

  14.你是否不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拼命学习?

  15.在家里学习时,你是否经常没有事先准备好和学习有关的用品?

  分数分配

  每题答“是”得0分,答“不一定”得1分,答“否”得2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得分分析

  0~10分:学习计划性较差,必须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11~20分:学习计划性一般,需要加强。

  21~30分: 学习计划性较强,需要保持。

测试计划 篇4

  “体育、艺术2+1”项目是国家体育部及省市教委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我校通过前段时间活动的开展,测定了学生各项目的原始数据,总结了一些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更好的完善 “体育、艺术2+1”项目是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体育和艺术2+1项目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升民族素质的一件大事。我校将根据上级精神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育培训,让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文化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增强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使此项工作正常化、规范化,我校将坚定不移的按照“2+1项目”的方案开展活动,以项目教学目标了进行教学,以学校《运动项目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二、认真组织实施,保证活动时间,强化活动管理。

  “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作为一项体育、艺术教育的重大改革,涉及内容广泛,人员参与之众多,针对上述特性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摸清底子,有效整合。上学期学校学生申报项目,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依据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地整合,开设课程有:田径、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篮球、足球、健美操、书法、国画、舞蹈等体育和艺术项目。学期结束前,对学生所选项目进行了测定,并根据所测成绩制定了学校《体育项目考核标准》。本学期我们将参照标准进行教学和考核,要求教师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录,有成绩考核。提高活动效率。

  2。规范时间,认真实施。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学校规定,间操延长一定时间,要求班主任、各组负责教师按时到位,不迟到,不缺席,认真组织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进的必备条件。

  3。加强检查,保证效果。学校教导处作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始终坚持每周一次检查,每周一次总结,每周一次公布,使课外艺术活动开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有效的促进活动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系列活动,工作认真负责,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活动水平,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学校将做好以下项工作。

  1、学校始终坚持活动“三个一工程”即:每月进行一次活动回顾,每学期进行一次“2+1”项目的成绩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活动成

测试计划 篇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我来到华源已经有近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使我从一个测试新手逐步向一个掌握一定测试技巧、对测试有着浓厚兴趣测试人员转变。在这近两个月工作中,我们苦过、累过、紧张过。但这一切最后都被成功的喜悦所代替,我也就是在这苦中、累中、成功、失败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20xx年12月,我来到华源,在技术总监的指导下负责华源网站、会员管理系统、会员服务平台的系统测试工作,在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业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测试计划及测试用例的撰写,部分工具的简单用法,理解了黑盒测试的各种方法,并且也逐步养成了测试的逆向思维,尤其是对华源医药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虽说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但是在测试的过程中仍然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严重缺乏,有时力不从心,但也使用充分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做的更好 由于对业务流程不是很熟悉,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经验又不足导致在整个系统的测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总的来说这个系统的测试使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也会在以后的测试工作中加以改正。

  通过近两个月的测试工作,实践了我以前的理论知识,也学习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积累了不少测试经验,使我工作起来更加顺利。心情也由此变得愉快。在此我也非常感谢技术部的所有同事的帮助,是他们的帮助让我进步更快,也感谢华源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发展空间,我将在此更上一层楼,努力工作。在下一年我会学习白盒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使自己的测试水平不仅仅局限于黑盒,为公司尽更多的力,使我们的产品运行更加稳定,祝愿我们的公司蒸蒸日上,一年更比一年好。

测试计划 篇6

  利用现代的设计技术和正式的技术复审可以减少代码中存在的初始错误,但是错误总是存在的,如果开发者找不到错误,那么,客户就会找到它们。越来越多的软件组织认识到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元素之一,很多软件开发组织将30%—40%甚至更多的项目资源用在测试上,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测试策略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不想就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测试策略作深入的理论分析,而是列举一个在软件系统测试阶段进行的压力测试实例,希望能通过这个实例与从事软件测试相关工作的朋友进行交流。

  首先介绍一下实例中软件的项目背景,该软件是一个典型的三层C/S架构的MIS系统(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管),中间层是业务逻辑层,应用服务器处理所有的业务逻辑,但应用服务器本身不提供负载均衡的能力,而是利用开发工具提供的ORB(对象请求代理)软件保证多个应用服务器间的负载均衡。本次测试的目的是:进行单个应用服务器的压力测试,找出单个应用服务器能够支持的最大客户端数。测试压力估算的依据是:假定在实际环中,用户只启用一个应用服务器进行所有的业务处理。方法是:按照正常业务压力估算值的1~10倍进行测试,考察应用服务器的运行情况。

  压力测试的详细计划如下:

  压力测试计划

  1、测试计划名称

  河北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压力测试计划。

  2、测试内容

  2.1背景

  本次测试中的压力测试是指模拟实际应用的软硬件环境及用户使用过程的系统负荷,长时间运行测试软件来测试被测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还要测试被测系统的响应时间。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

  ◇由两台 XSeries250 PC Server组成的Microsoft Cluster;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8.1.6;

  ◇应用服务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运行在Microsoft Cluster上。

  ◇有200个用户使用客户端软件进行业务处理,每年通过软件进行处理的总业务量为:150万笔业务/年。

  2.2测试项

  应用服务器的压力测试;

  2.3不被测试的特性

  ◇系统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内部功能;

  ◇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对程序性能的影响。

  3、测试计划

  3.1测试强度估算

  测试压力估算时采用如下原则:

  ◇全年的业务量集中在8个月完成,每个月2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8个小时;

  ◇采用80—20原理,每个工作日中80%的业务在20%的时间内完成,即每天80%的业务在1.6小时内完成;

  测试压力的估算结果:

  去年全年处理业务约100万笔,其中15%的业务处理每笔业务需对应用服务器提交7次请求;70%的业务处理每笔业务需对应用服务器提交5次请求;其余15%的业务每笔业务向应用服务器提交3次请求。根据以往统计结果,每年的业务增量为15%,考虑到今后三年业务发展的需

  要,测试需按现有业务量的2倍进行。

  每年总的请求数量为:(100*15%*7+100*70%*5+100*15%*3)*2=300万次/年。

  每天的请求数量为:300/160=1.875万次/天。

  每秒的请求数量为:(18750*80%)/(8*20%*3600)=2.60次/秒。

  正常情况下,应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能力应达到:3次/秒。

  3.2测试环境准备

  3.2.1基本硬件及软件环境的准备

  1)网络环境:公司内部的以太网,与服务器的连接速率为100M,与客户端的连接速率为10/100M自适应。

  2)使用两台IBM XSeries250(1G内存)PC Server作Microsoft Cluster,安装系统软件

  20xx Advance Server及Microsoft Cluster Server(MSCS)。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及配置:在测试用的IBM XSeries服务器上安装Oracle8.1.6,数据 库采用

  Fail Safe(ofs)的Active/Passive配置。 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支撑软件(包括VisiBroker和BDEAdministrator)。

  4)安装被测的应用服务器程序。

  5)客户端的PC机:10台(PⅢ600/128M RAM)。

  3.2.2系统客户端测试程序的编写系统客户端测试程序使用Delphi编写,要求测试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1)模拟一个主要的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信息的功能。要求交替模拟两种情况:第一种,发送的请求至少包括10个参数,参数类型涵盖字符、日期、数字种类型;接收的

  响应信息不少于1个参数;第二种,发送的请求不少于1个参数;接收的响应信息至少包括10个参数,参数类型涵盖字符、日期、数字种类型。

  2)必须能够通过参数设定在每台PC机上运行的客户端测试程序个数、请求的时间间隔(单位:毫秒)、运行时间(单位:小时)。

  3)在数据库中建立测试记录表,生成测试记录,向数据库写入测试记录的功能不通过被测的应用服务器实现。日志内容包括:发送测试请求的机器名、客户端测试程序序号、发出请求时间、收到响应时间、处理是否成功。表名:TEST_LOG,字段名:MACHINE、ID、START_TIME、END_TIME、FLAG。

  3.2.3系统本底数据的准备

  为考察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的响应性能,参照实际运行情况及发展进行系统的本底数据准备。业务处理中涉及到的业务表中都要求按设计规模进行本底数据的准备。要求准备的数据记录的有效性符合系统要求,数据有效性的具体要求参见数据库设计及系统设计文档。

  3.3破坏性测试

  按照设计连接的客户端连接数量进行测试,把应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设计频度增加1-10倍,分别测试出现错误的状态和和出现错误的比率,考察是否出现不可恢复错误,系统设计要考

  虑出现严重错误情况下负荷减轻错误自动恢复的实现方法。

  计划时间:2天;这个时间包括破坏性的修复和自动恢复的实现需要的时间。

  在测试过程中每10分钟记录一次IBM Xseries PC

  Server的内存及CPU使用情况,包括被测程序的内存占用百分比、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存占用百分比、操作系统的内存占用百分比。

  3.4强度稳定性测试

  选择一种负荷比设计负荷重的情况(应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频度为应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 设计频度的

  1.5倍),进行24小时稳定性测试。

  3.5测试方法和工具

  黑盒测试

  测试工具:无外购的测试工具,自己编制的测试工具。

  3.6测试时间计划

  3.6.1环境准备:2天。

  其中:基本硬件、软件环境及系统本底数据的准备:1天,

  系统客户端测试程序的编写及测试:1天。

  3.6.2破环性测试:2天。

  3.6.3强度稳定性测试:1天。

  3.7测试中的问题及处理

  3.7.1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暂停标准:被测试软件在强度稳定性测试中频繁出现异常(每小时出现1次以上)时。用户或公司要求暂停测试时。

  再启动要求:通过调试后,预计被测试软件的可靠性有所提高时,可再次启动测试。

  3.7.2不可预见问题

  不可预见问题包括:

  ◇测试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测试无法进行;

  ◇当出现上述不可预见问题时,测试终止,就已完成的测试内容编制测试总结报告,并在报告中说明测试终止的原因。

  3.8测试报告 20xx.06.21

  测试总结报告提交日期:20xx.06.21。

  3.8.1应生成的测试文件

  测试记录(测试负责人和参与测试的人员签字);

  测试总结报告。

  3.8.2测试总结报告中必须包含的内容

  被测试软件名称、测试项、测试环境;

  被测试软件的压力测试结论:响应时间、最大/最小并发数、失败的次数、正常连续运行的最长/最短时间,并发数与失败的关系。

  4、人员和职责

  4.1职责

  测试工程师:负责编写测试计划,组织测试,对测试过程进行记录,收集、整理测试记录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编写测试总结报告。

  软件工程师:负责编写、调试客户端测试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ofs配置及系统的本底数据准备。系统工程师:负责测试用的硬件维护及操作系统安装、MSCS配置。

  总工程师:负责对测试计划及测试总结报告进行批准。

  用户:必要时可参加测试,并提出具体的测试要求;可要求暂停测试。

  4.2人员和训练要求

  本次测试无特别的人员及培训要求。

  5、批准

  本测试计划必须经过总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开始实施。

测试计划 篇7

  1.简介

  简单介绍项目功能,规模,选定的典型事务及操作该事务的频率。简单介绍测试工具实现的原理。 1.1项目背景

  开发的系统名称: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 本项目的开发者: 本项目的用户: 1.2范围和预期读者

  本计划只包括该软件项目的性能测试计划,不包括功能测试计划。 预期读者:设计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SQA、SCM 1.3定义

  2.环境概述

  2.1用户环境系统架构拓扑图及描述

  可以从设计文档中拷出其系统架构拓扑图,并加以简单描述。 2.2用户运行环境系统配置 服务器端: 硬件配置: 操作系统: 数据库: 客户端: 硬件配置: 操作系统:

  客户端软件:

  2.3测试环境网络拓扑及描述

  2.4测试环境系统配置 服务器端: 硬件配置: 操作系统: 数据库: 测试主机: 硬件配置: 操作系统: 测试工具: 客户端软件: 测试主机数量: 2.5条件与限制

  描述出由于硬件软件或技术等原因,测试时无法实现的一些功能。

测试计划 篇8

  1. 目的

  根据本公司生计量设备管理程序要求特制定的本年度维修保养计划。保持计量器具和计量设备的良好状态,以保证使用过程效能,确保生产能够连续稳定的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计量设备、计量器具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

  3.1生产部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厂的计量设备、计量器具的管理。

  3.2生产部根据厂量设备、计量器具的实际情况,负责建立管理档案,制订《计量器具计量设备操作规范》,对器具、设备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3.3生产部负责所有的计量器具、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运行操作。

  4 工作程序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运行工时的增加,各部机构和零件由于受到摩檫、腐蚀、磨损、振动、冲击、碰撞及事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性能逐渐变坏。

  4.1保养作业内容

  按照保养作业性质可分为: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检验和补给作业。检验作业由国家指定的检验部门执行,或由本司专职检验人员负责进行。

  1) 清洁、检查、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

  2) 紧固、调整、润滑作业一般由机修工执行。

  3) 电气作业由专业人员执行。

  5 保养制度

  计量设备和计量器具的保养制度是以预防为主,定运行工时进行保养的原则,分为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季节性保养。

  计量设备和计量器具保养的分级和作业内容是根据实际使用中计量参数情况的变化;设备的结构;使用的条件;环境条件等确定。是根据零件磨损规律,老化规律,把程度相近的项目集中起来,在达到正常磨损,老化将被破坏前进行保养,保持计量器具设备整洁,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早期损坏,达到设备维持正常运行的目的。

  5.1设备的例行保养

  设备的例行保养是各级保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行安全,能源的消耗,机件的使用寿命。例行保养作业由设备操作人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以清洁、补给、安全、检视为主,坚持开工之前、运行中、收工后的三检制度。检查操纵机构、运行机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维护计量设备和器具的清洁等。

  5.1.1 计量设备启动前的工作项目。

  1) 清洁设备,清除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2) 检查各指示仪器,仪表,操作按钮和手柄以及紧急停止按钮是否正常。

  3) 检查各部位有无漏水,漏气,漏电的现象。

  5.1.2设备运行中的检查。

  1) 注意各仪器仪表的工作情况,及各部位有无异常的声响。

  2) 运行中注意安全部件是否正常。

  3) 遇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

  5.1.3收工后的作业项目

  1) 清洁设备外部,除去污物和杂物。

  2)填写设备运行录表。

  3) 排除运行中发现的缺陷和故障。

  5.2 设备的维修保养

  设备的维修保养是合理使用设备的重要环节,必须用强制性的保养制度取代那些随坏随修,以修代保,进行频繁的大拆大卸的做法。

  设备的维修保养就是在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把设备保养作业项目按其周期长短分别组织在一起,分级定期执行,设备的定期保养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

  5.2.1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是各级技术保养的基础,各级技术管理部门必须十分重视一级保养工作的质量。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主要作业内容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检查操纵、指示用仪器、仪表、安全部位等。

  5.2.2二级保养

  设备的二级保养以清洁、检查、调整、校验为中心内容。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执行。除执行一级保养作业项目,检查安全机件的可靠性,消除隐患,调整易损零部件的配合状况,旋转运动部位的磨损程度,校验指示用仪器仪表和控制用仪器仪表、计量用仪器仪表,延长使用寿命,维护设备的技术性能。

  5.2.3三级保养

  三级保养以解体清洗、检查、调整为中心内容。清除污垢、结焦,视需要对各部件进行解体、清洗、检查,清除隐患,排除缺陷,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视需要进行除锈、补漆,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试验。

  5.2.4季节性保养

  本市冬、夏气温相差悬殊,设备的工作条件也发生明显变化。为此,在进入冬夏两季之前,应结合二级保养进行季节性保养作业,以避免因气温变化造成设备性能不良和机件损坏。

  5.3 使用过程故障维修

  生产过程中若发生机械设备故障,应及时通知质管部联系维修人员维修,并填写“设备维修记录单”。维修后,经使用人检验正常运行后再进行正常工作。

  5.4 保养时间安排

  日常例行保养由操作工按照要求日常进行,“三级保养”由设备维修人员负责,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二级保养一年一次。一级保养视情况而定。

测试计划 篇9

  为了实现泛华自研产品的大卖,测试组积极响应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汪总为核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测试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自研的硬件产品测试覆盖率越来越高、BUG越来越少。我们的口号是:“空谈误泛,实干兴华!”

  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下面具体谈谈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测试驱动开发,用例指导结果, 数据记录变化。

  测试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要么就是不重视,要么就是不彻底。我既然选择了测试,就会为此而执着地追求到底!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留下一些问题。这很正常,如果问题到用户手里才发现,那似乎有点晚了,况且修复成本也增加了不少。我们的策略是:测试早介入,问题早发现。这样资源投入比以前要多一些,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将加大用例设计力度,用科学的用例来发现BUG、用可靠的数据给来定位BUG、用合理的沟通技巧来跟进BUG,努力打造出一支能发现BUG的精良队伍。

  二、工作重点

  整体来说:提出“测试123计划”。

  什么是测试123计划呢?我是这样想的:以泛华自研产品为中心,努力向同行业先进的测试团队看齐;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执行力,一手抓BUG,两手同时发力,绝不手软;为了响应产品线的发展,我们组建了三条测试线:DAQ测试线、系统平台测试线和通信互连测试线。

  接下来,分8个方面来讨论:

  1. 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提倡以人为本。具体有如下举措:

  自我认识,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为团队成员提供深造的机会,建设学习型测试团队

  认真听取团队成员的见解和建议

  鼓励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实施参与管理,有效授权

  营造开放、信任和自由沟通的氛围

  适当开展业余活动

  2. 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组建测试团队。目前只考虑硬件测试,逐步培养软件测试和系统测试人员。

  具体有如下举措:

  PS-DAQ TestLine

  现有3人,由常鹏坤牵头。计划发展到4~6人,其中多功能卡1人,同步卡1人,DSA卡2人。另VxWorks测试储备 1人。

  业务范围:

  (1)重点:研发测试。测试早介入,问题早发现。参与到研发过程中的各种测试,直到IPA结束。包括核心器件选型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alpha和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等。并参与一系列研发评审活动,了解相关技术背景,为充分测试作准备。

  (2)次要:小批量验证测试。包括测试环境搭建,生产测试程序设计与验证,生产测试规范编写与归档,小批量测试并触发质检入库。最后,编写小批量验证测试总结报告,并组织产品线进行会议评审。

  (3)发展:自动化测试。开发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智能程控开关和相关的适配器,搭建机柜式的自动化测试平台,并自主开发自动化测试程序。

  (4)VxWorks测试储备,并逐步细化。

  (5)配合DAQ产品线,适当做些市场应用性的验证测试。

  PS-SP TestLine:

  现有1人,光杆司令是韦忠品。计划发展到2~3人,其中机箱1人,控制器1人,EMC测试1人。

  业务范围:

  (1)重点:研发测试。包括核心器件选型测试,研发样品验收测试,IPA产品器件变更测试等。

  (2)次要:小批量验证测试。包括测试环境搭建,生产测试规范编写与归档,小批量测试并触发质检入库。最后,编写小批量验证测试总结报告,并组织产品线进行会议评审。多关心转产后的生产测试,这也是泛华目前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将派人去监督这个产线的生产测试。

  (3)发展:EMC测试。先外包,学习和积累EMC测试经验,等时机成熟了,再考虑自己建设EMC实验室。

  (4)配合系统平台(SP)产品线,适当做些市场应用性的验证测试。

  PS-LINK TestLine:

  现有1人,领头羊是许春亮。计划发展到1~2人,试行任务捆绑,协同工作。包括DAQ产品之外的所有硬件板卡。

  业务范围:

  (1)重点:研发测试。测试早介入,问题早发现。参与到研发过程中的各种测试,直到IPA结束。包括核心器件选型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alpha和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等。并参与一系列研发评审活动,了解相关技术背景,为充分测试作准备。

  (2)次要:小批量验证测试。包括测试环境搭建,生产测试程序设计与验证,生产测试规范编写与归档,小批量测试并触发质检入库。最后,编写小批量验证测试总结报告,并组织产品线进行会议评审。

  (3)配合Link产品线,适当做些市场应用性的验证测试。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完成测试任务,测试队伍在20xx年将要翻一倍。

  3. 测试环境建设

  花点时间、花点资金来建设下测试环境,会给我们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有如下需求:

  (1)系统平台环境:目前有2套,9106+3031与9114+3030(机箱电源带负载能力比新机箱差些,插满板卡启动有问题)。计划再增加3套,分别是:宽温9108+3050、自研PXIe机箱+PXIe控制器、NI PXIe机箱+PXIe控制器(指标对比或参考用)。

  (2)自研重点PXI板卡:各一块,用于各种发散性的测试。

  (3)专业仪表:比如频率计、功率计等,资金计划在10~20万之内。

  (4)测试易耗品:如各种测试线缆、接插件、连接器、端子等测试辅材,期望公司有高效的采购通道。

  4. 建立规范的测试用例库

  我们的测试管理平台支持测试用例库的管理,包括建立、修改、帅选、组合、导入、导出等操作,目前的测试用例放置在流程中,等规范化以后,可以随机加入专用的测试用例库。

  具体按如下流程来操作:

  首先,按测试线来编写测试用例设计规范。包括测试用例的常用设计方法,命名规则,内容、格式、附件等。

  然后,按照规范来整理之前的测试用例,去粗取精,形成规范的、高效的测试用例。 接下来,我们组织评审团进行测试用例专题评审,合格的用例即可流入测试用例库。 我们要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断向库中放测试用例,测试方案优先考虑用例库。

  5. 规范BUG的评级依据

  BUG管理一直是我们的重中之中。我们强制要求严重以上的BUG必须在IPA之前修复。自然,BUG的评级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有一些对BUG评级的定义,可能比较抽象,实际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们将重点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问题是BUG?

  (2)如何对BUG进行量化评级?

  (3)拿出具体实例。

  准备整理成文档,贯彻执行。是P1的绝不判P0;发现了生产问题,绝不说成是设计BUG。

  6. 提升测试技术

  将硬件测试划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现在覆盖比较多的是功能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接下来,我们会提高可靠性测试方面的用例。

  如何提升自研产品的测试技术呢?

  具体有如下举措:

  锁定目标为以上三类测试,有的放矢,并参考NI相关文档

  参与研发过程中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评审(学习)

  产品需求细化

  业务和实现逻辑分解

  实现技术(算法)分解

  选择合适的测试手段(工具应用及反推)

  选择不同的测试角度

  改变不同的用户场景

  功能关联/依赖法

  测试点反推法

  bug反推法

  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去设计用例

  结构性分析法

  EMC

  7. 全面推动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主要应用在DAQ与LINK产品线的批量测试上。为此,我们要设计一个实用的、高效的、稳定的自动化测试平台。

  平台包括:

  (1)机架式硬件测试平台,放在测试工位上(非ATE生产系统),我们作自动化程序调试和小批量验证用,生产测试环境直接复制即可。

  (2)开发低成本的通用智能程控开关,实现多通道信号路由。

  (3)设计通用的自动化测试软件平台,非LabVIEW编程环境。

  (4)提供工厂模式和维护模式。

  难点在于:智能程控开关和通用软件平台上。需要领导支持,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两一方面是人员安排,我们适当利用测试空隙时间来完成。

  8. 培训与交流

  具体有如下举措:

  (1)每周五下午开展交流例会,主要是工作汇报和遗留问题讨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进行专题技术交流。

  (2)4次以上外部技术培训,主要包括DAQ专题培训,反射内存技术、1553B系统技术和429系统技术培训,EMC专题培训,VxWorks培训等。

  (3)参加市内重要的测试技术展会。

  (4)2次以上业务活动。

  三、考核目标

  1. 建立标准的测试用例库

  2. 测试用例数量增加30%

  3. 测试BUG数量增加30%

  4. 搭建一套自动化测试平台

  5. 测试团队发展到中等规模(10~14人)

测试计划 篇10

  文档基本信息

  修订历史记录

  文档审批信息

  目录

  1 项目概述

  1、1目的

  制定国航二期测试方案(以下简称测试方案)的目的是:使中后期的整个测试工作能有序进行,指导测试人员的工作,为测试提供依据、提供系统化、规范化、工程化、实用化的测试技术规范,尽早发现故障、在测试时,须按照此计划执行

  1、2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软件测试工作、 本方案可用于新开发的或修改、更新的软件测试

  本方案的使用对象可以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客户委托的第三方测试人员

  1、3参考文档

  2 一般要求

  2、1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发现软件错误;

  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设计和合同书所规定的技术要求;检查软件对误操作的处理能力;

  为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评估提供依据、

  2、2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

  软件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

  yiyao、ccxxxx测试计划

  2、3测试阶段及顺序

  软件测试工作必须做以下各层测试:

  a.功能测试;

  b.集成测试;

  c.系统测试;

  d.性能测试

  e.回归测试;

  f.验收测试

  2、4测试实施要求

  2、4、1

  测试输出文档

  2、4、2

  测试用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