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完了由《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其中“失街亭”一段真是令人扼腕叹息。街亭失守使蜀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损兵折将,甚是惨重,尽管在事后孔明改变了策略,但也于事无补,由于多年的北伐征战,使蜀国就此开始走向衰落,且是后继无人。究其过错,我以为是孔明在用人上的一个失误。
马谡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固然是战败的直接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以我看在于孔明。面对该书所展示的孔明的神机妙算、料敌如神,我丝毫不感疑惑,应该说,我是被孔明深邃而谨慎的军事才能所打动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孔明在街亭一战中犯了三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首先,是用人不当,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孔明素知马谡自命不凡,言过其实,以致在将令发给他后仍旧放心不下,再三叮咛不要轻敌。既然如此又何必非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害之地呢?写到这里,又使我想起关羽败走麦城的几个镜头,孔明同样对他不放心,偏偏却让他去守荆州。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可孔明单单放弃赵云等良将去冒这个险,终因在用人上而酿成似乎意料中的悲剧。
其次,是心中无底,也就不该让马谡写军令状。写军令状就意味着倘若战争失败了,必定要斩。虽说马谡自命不凡,不听劝告,执意在山上林木深处下寨,司马懿率兵围山,断其水源,蜀军大败,但他还是一位“深通谋略”的“天下英才”,平日“才气过人,好论军事”,颇有独到见解,故受到孔明重视。可以说,马谡是一位好参谋,可孔明偏偏误用人之短,使蜀国失去一个栋梁之材。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诸葛亮把马谡推上了“断头台”呀。
第三,多事之秋,不该斩马谡。眼见城中仅二千五百名老弱残兵,退守两难,而诸葛亮又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正当战争用人之际,孔明正了军法,却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且自降三级,别人又能说什么,降与不降级,还不是一样呀,在当时的蜀国,孔明名义上是丞相但是事实上掌管一切行政大权的了,说一不二的。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实确是如此,但是,孔明忽略了。刘备死前谆教,马谡“纸上谈兵,不可重用。”可忠言采讷实施了吗?而孔明为了报答先主三顾茅庐的恩德,“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不仅使自己日劳成疾,而且使使一些贤士无用武之地,更无机会锻炼治国的能力,这就必然埋没大批人才,使蜀国后继乏人。但就在退兵时智收姜维才开始培养接班人,已经晚矣。孔明是一位千古难得的聪明人,在治国上却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说是治国无方了。“连年动众,未能成功……应变战略,非其所长”。
失街亭使人感叹不已。这千古教训应该多少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吧。
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有感 当我看完了由《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其中“失街亭”一段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街亭失守使蜀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损兵折将,甚是惨重,尽管在事后孔明改变了策略,但也于事无补,由于多年的北伐征战,使蜀国就此开始走向衰落,且是后继无人。究其过错,我以为是孔明在用人上的一个失误。
马谡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固然是战败的直接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以我看在于孔明。面对该书所展示的孔明的神机妙算、料敌如神,我丝毫不感疑惑,应该说,我是被孔明深邃而谨慎的军事才能所打动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孔明在街亭一战中犯了三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首先,是用人不当,不该派马谡去守街亭。孔明素知马谡自命不凡,言过其实,以致在将令发给他后仍旧放心不下,再三叮咛不要轻敌。
既然如此又何必非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害之地呢?写到这里,又使我想起关羽败走麦城的几个镜头,孔明同样对他不放心,偏偏却让他去守荆州。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
可孔明单单放弃赵云等良将去冒这个险,终因在用人上而酿成似乎意料中的悲剧。 其次,是心中无底,也就不该让马谡写军令状。
写军令状就意味着倘若战争失败了,必定要斩。虽说马谡自命不凡,不听劝告,执意在山上林木深处下寨,司马懿率兵围山,断其水源,蜀军大败,但他还是一位“深通谋略”的“天下英才”,平日“才气过人,好论军事”,颇有独到见解,故受到孔明重视。
可以说,马谡是一位好参谋,可孔明偏偏误用人之短,使蜀国失去一个栋梁之材。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诸葛亮把马谡推上了“断头台”呀。
第三,多事之秋,不该斩马谡。眼见城中仅二千五百名老弱残兵,退守两难,而诸葛亮又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以右将军行丞相事。
正当战争用人之际,孔明正了军法,却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且自降三级,别人又能说什么,降与不降级,还不是一样呀,在当时的蜀国,孔明名义上是丞相但是事实上掌管一切行政大权的了,说一不二的。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实确是如此,但是,孔明忽略了。
刘备死前谆教,马谡“纸上谈兵,不可重用。”可忠言采讷实施了吗?而孔明为了报答先主三顾茅庐的恩德,“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不仅使自己日劳成疾,而且使使一些贤士无用武之地,更无机会锻炼治国的能力,这就必然埋没大批人才,使蜀国后继乏人。
但就在退兵时智收姜维才开始培养接班人,已经晚矣。孔明是一位千古难得的聪明人,在治国上却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者说是治国无方了。
“连年动众,未能成功……应变战略,非其所长”。 失街亭使人感叹不已。
这千古教训应该多少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吧。